重生於康熙末年

雁九

歷史軍事

  壹夢醒來,面對三百年前的江寧織造曹府。   康熙漸老,大變將生;九龍張目,蓄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317章 分產

重生於康熙末年 by 雁九

2018-7-11 21:12

  晚飯後,趁著天還沒黑,恒生回了王府,天佑擔心左成憂心傷身,就沒有等明日,又去了壹趟寧宅。
  寧家不少族人過來寧宅,天佑白日已經過來壹趟,不願再被當成大賓相待,便沒有進去,只在寧宅外的街角聽了,打發小廝進去悄悄喚左住出來。
  如今正是“三九”天氣,白天就冷,如今夕黃昏時分,夕陽西下更覺陰寒。
  路上冷冷清清,人跡顯現。
  天佑已經下馬,緊了緊身上直毛鬥篷,想著寧府舊宅翻修之事。
  壹起長大的幾兄弟中,他年紀居長,早已習慣照顧幾個弟弟。
  捏著指頭數壹數,明年春要動工不僅有寧家舊宅,還有恒生在昌平的溫泉莊子。上個月皇上新賜的宅子,進入臘月後也就不再動工,明年春天繼續修建。
  如此壹來,就有三處需要盯著。
  父親身體不好,又身處高位,衙門裏公務繁重,自己也該擔當起來,盡量去照顧兄弟們,不能讓父親為這些家務瑣事分神操心。
  明年要在中秋節前遷居新宅,因為恒生的婚期定在臘月,他的婚期初步議在九、十月……
  六格格……天佑的腦中浮現出壹個嬌俏的身影,不由癡住。
  旗人不像漢人禮教那麽森嚴,在下小定前,天佑是見過六格格的。
  天佑正想著出神,就聽“踢踢踏踏”的腳步聲,打破街上的肅靜。
  左成竟然壹路快跑出,後邊跟著好幾個人影。
  “大哥,大哥……”左成臉色煞白,說話也帶了顫音,使勁喘著。
  天佑見他如此驚慌失措,倒是壹楞,隨即望向追著左成過來的自家小廝,面上帶了嚴厲。
  那小廝亦覺得委屈,道:“大爺,小的只說了壹句大爺來了,在外頭等著,柏二爺就奔了出來……”
  左住死死地盯著天佑,確認他神情並無異常,這才松了壹口氣,身子壹下軟了下來。
  天佑忙進前壹步,將他扶住,道:“瞧瞧妳,整日裏胡思亂想什麽,沒的自己嚇自己。”
  左成曉得自己失態,卻不以為意,臉上笑的燦爛非常。
  不怪他憂心,他雖然並非第壹次見證生死,可曹寅病故時他還小,高老太君又隔了太多輩分,平素相處有限,感情不深。
  這次他同哥哥過來治喪,見到寧四太太屍身,看到寧四太太留下的幼兒與剛落地就女兒,真正體會到生死之別。
  由此使得他心生畏懼,擔心起自己身邊的人。
  其中,最擔心的莫過於孕中的妻子與病中的義父。
  這天將黑,天佑二次來尋他,他便想到義父身上,這才失了心神,顧不得多問,便慌裏慌張地奔出來。
  義父沒有事,真好,左成眉眼彎彎,眼睛卻已經濕了。
  雖說他們兄弟去年就歸宗,可與寧氏族人相處並不多。偶爾見面,彼此亦客客氣氣。
  這兩天過來治喪,他們兄弟才算真正地與寧氏族人打交道。
  輩分高、說話有分量的老族長,顫顫悠悠、說話都有些不利索的幾位族老,被寧氏族人厭棄的永亮的父母,還有那位“和善仁愛”祖母寧老太太,以及寧老太太與寧四太太的娘家人。
  左成同他們並無感情,只當看戲。
  卻是越看越覺得可笑,越看越覺得無趣,越看也越發想念曹府眾人。
  永亮父母開始堅決不同意兒子歸房,說是不能寧老太太想要兒子就要兒子,有了孫子又不要他們永亮。
  寧老太太只是不說話,寧老太太娘家侄子,也就是寧四太太的大堂兄開口。
  意思便是,若是永亮父母這裏說不通情理,就到衙門公斷。
  寧四太太好好的卻鬧得早產身故,全是永亮生母的緣故,若不是還有兩個孩子在,兩家已經算得上“義絕”。
  永亮又是眾所周知的“大孝子”,寧老太太體恤他孝順,讓他歸房,與生身父母團聚,成全他的孝道,也成全其父母的愛子之心。
  寧老太太的侄子說的冠冕堂皇,永亮卻是如坐針氈。
  好好的,就成了鰥夫,喪的又是他青梅竹馬的發妻,已經使得他心如刀割。沒想到,接下來的,就是自己被“歸房”。
  而生身父母,全無往日在他面前表現的那般不舍,竟是拒絕他回歸本親之家。
  眾人壹口壹個說他“孝順”,臉上的嘲諷之意,是連遮掩也懶得遮掩的。
  永亮曉得自己壞了規矩,可那邊是他的生身父母,日子又過的艱難,父親母親拉下臉來央求他,他又能如何?
  孝順也是罪過?
  永亮父母見永亮歸房之事擋不住,便開始念叨起家業清貧的話。
  什麽自家三個兒子,只有薄田數十畝,壹家嚼用已是不易,還有兩個女兒要出嫁。
  又言道,永亮七歲出繼,已經做了寧老太太十數年的兒子,並無大錯。即便寧老太太有了孫子,嫌嗣子礙眼,也不能就這樣凈身出戶地將人趕了去。
  按照規矩,只要永亮不歸房,寧家家產,就要由他與左住兄弟均分。因他奉養老太太多年,又是這壹房承嗣之人,總不能寧老太太壹句話,就讓永亮凈身出戶吧?
  諸如此種,醜態畢露,貪婪之心,壹覽無遺。
  永亮已經是雙手蒙臉,不敢再看寧老太太與族人的臉色。
  左住、左成兄弟旁觀,卻覺得永亮父母之家花,並非全無可取。
  永亮畢竟給寧老太太做了十幾年兒子,即便想要遣歸也當好聚好散才是。
  沒想到寧老夫人卻不接這個話茬,只是對著族長,念叨起自己侄女的可憐。如今逝者已矣,還要先顧著活著的。
  寧四太太留下兩個孩兒,長子康哥兒才三歲,大姐兒才落地兩天。
  永亮生父生母那邊,還有個收房的表妹等著,不管是另聘新人,還是直接扶正這個,都是後母,終極會後自己的孩兒。
  永亮又是男人,哪裏管得了內宅之事,難免又疏忽不到之處。
  她做過兩個孩子的祖母,現下即便不是祖母,也是姑祖母,總要為這對失母兄妹做點什麽。
  她打算自家陪嫁莊子裏,撥出兩百畝地,分給他們兄妹,也算是祖孫壹場情分。至於寧家傳家的田畝,她壹個婦道人家,實不敢輕動。
  兩百畝地,這幾年京城外良田價格居高不下,這也將近兩千兩銀子。
  這分量,委實不輕。
  永亮父母的臉色這才好些,不過接下來寧老太太侄兒以寧四太太娘家人身份所言之事,又讓他們跳腳。
  他拿出寧四太太的嫁妝單子,壹式四份,分別遞給老族長、寧老太太與永亮。
  並提及他這舅舅要為壹雙侄兒侄女考慮,暫時將妹子的嫁妝封箱收起,等兩個孩子長大談婚論嫁,在壹分為二。
  這壹波又壹波的,永亮神情木木的,拿著嫁妝單子也不知在想些什麽。
  永亮生母壹把從兒子手中扯過嫁妝單子,揚聲道:“幾頁薄薄的紙,就想將媳婦的嫁妝扣下,想的倒美?她既嫁了我們家永亮,生是永亮的人,死是永亮的鬼。她同我們永亮才是兩口子,即便有嫁妝留下,也萬沒有讓讓人保管的道理。”
  寧老太太的侄兒冷哼壹聲,道:“兩口子?如今我妹妹年紀輕輕地橫死,他這做丈夫的可敢說壹句公道話?東西也並不搬回我家,只借姑母壹間空屋子。眾目睽睽之下,誰還能做了賊不成?”
  永亮生母被頂得不行,可哪裏舍得寧四太太的嫁妝。
  老族長在旁,臉色越來越黑,呵斥永亮生父道:“小六,妳管不管妳婆娘?這裏是什麽地方?妳們有點尊重沒有。還是妳們的日子過的太好,金子多的家裏也擱不下?”
  原來,永亮生母方才揚手搶嫁妝單子,將擄到袖子裏的金鐲子掉了出來。
  好麽,看著有小手指粗,這壹對金鐲子下來,半斤分量也不止。
  這橙黃金子,與這滿堂素白格格不入。
  永亮生母訕訕,往丈夫身後退了退,早已沒了方才依依不饒的勁頭。
  永亮擡起頭,望向生母的目光復雜莫變。
  左住、左成這兩個旁觀者,都覺得永亮生母做過了。
  死者為大,況且寧四太太之死還同永亮生母脫不了幹系。
  永亮生母不僅毫無愧色,還帶了彩金首飾,這是對死者的不敬。
  壹時之間,眾人望向永亮生母的顏色都帶了厭惡與斥責。
  永亮生母那丁點愧疚也變成了憤憤,道:“她是什麽人?我還給她披麻戴孝不成?她不是叫我嬸子麽?只當我是隔了房的宗親。我壹個隔房嬸子,不小心帶了金器進了喪家,就是天大的罪過?”
  她氣足聲高,振振有詞。
  永亮在旁,卻被這“隔房”兩字紮得心裏生疼。
  這就是之前帶她最溫和慈愛的生母,但凡有壹絲尊重寧四太太的地方,也不會如此行事。
  夫妻本是壹體,他生母對他妻子這般輕視慢待,那心裏是怎麽看待他這個出繼的兒子?
  永亮自嘲地笑笑,只覺得心裏壹下子空落落的。
  以往他只念著人倫孝道,覺得自己虧欠生父生母。
  即便曉得妻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,他依舊隨心意行事。
  事到如今,直到失去,他才發現,長這麽大,陪他時間最多的,不是生父生母,也不是嗣母,而是自己的發妻。
  永亮的聲音堅定果決:“就按大舅爺的話辦……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