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章
胡教授的日記 by 書吧精品
2018-8-18 06:01
但是從視覺的享受上來說就不及戲劇多矣!可惜目前舞臺上殘殺女人的劇目少得可憐。除了《水滸》上的幾個故事外,常見的也就是《李慧娘》、《竇娥冤》及公案戲中的零星片斷而已。且戲的大部分都在演繹故事的情節,殺人的場景也就是那麽幾個固定的程式,實在是不過癮啊!雖則如此,我還是熱衷於此道,仍在千方百計、癡心不改地壹次又壹次地尋覓著,觀賞著兇殺女人的戲劇。
我看得最多的是《竇娥冤》,看了三次。第壹次可是名伶程硯秋出演的,最激動人心的是刑場遊街的那壹幕,竇娥刑前的淒涼悲慘、神情恍惚、萬般無奈的神態,加上曲折纏綿、優雅哀怨的歌聲,強烈地震撼著人們的心房。可惜程老板心腸太好,在劇情的安排上讓她當了大官的父親及時趕到,壹聲“刀下留人”
救了竇娥壹命。於是全場鼓掌、大快人心。只是對我來說感到竇娥的存活確實是大剎了風景。第二次也是個有名的演員主演竇娥,最後到是把她砍了頭,但施刑的場景卻是在幕後完成的,只聽得“咚、咚、鏜”
鑼鼓三響,就算把人斬了,頗覺不過癮。第三次是壹個不知名的演員,而且武功很好,遊街時表演了許多翻、滾、撲、跌的動作,砍頭的場面也是匠心獨具,竇峨被反綁雙手,背插斬標,背對觀眾站立在刑臺邊緣,劊子手舉刀劈下,竇娥壹個倒毛翻下,仰面平跌在地上,算是砍了腦袋,雖然沒有看到身首分離、血流滿地的慘狀,在戲劇舞臺上也算是標新立異了。
正由於我在北平的大小戲院裏看到的殺人場面都不滿意,所以更加期待著天津之行的到來,希望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獲。
奇跡寒假來了,胡教授和他的兩個同學結伴到了天津。
天津是中國北方的大商埠,對外貿易進出口的港口城市。雖然離北平不過壹百多公裏地,但兩處的城市風貌和風土人情卻大不壹樣。胡教授和王世榮是第壹次來到這裏,他們又都是文人,對當地的地理環境、人文風情十分感興趣,所以開頭的幾天時間就都用來參觀市容、遊覽名勝古跡、了解城市的風貌和民眾的心理特征等等。後來三個人就分道揚鑣,各人幹各人喜歡的事情去了。張朝剛是本地人,於是探親訪友、和家人團聚占去了大部分時間。王世榮則奔波於各個外國租界的大小書店和書刊報亭,尋找著sm方面的雜誌和書籍,探索著是否真的有sm俱樂部的存在。而胡教授則壹頭紮進三不管的大小戲院和野臺班子,尋覓著他所喜愛的兇殺女人的戲劇。
下面我們來看看胡教授這壹時期的日記:壹九三四年二月十日來到天津已經五、六天了,跑了許多地方,看了許多東西,接觸了許多人物,深深感到北平和天津真是不壹樣。就城市風貌來說,北平大多是四合院,天津的租界裏分布著各國各地各式各樣風情的小洋樓,真可以開壹個萬國建築博覽會了,而在老城廂的中國地界則是中國的四合院和中西合璧式的小二樓。再說風土人情也大相徑庭,北平是三朝古都,是中國政治和文化的中心,人們都以帝王將相的後代自居,表現出壹種莊嚴、古樸、清高和自負的優越感,而天津則是壹個經濟發達、商業繁榮的大碼頭,這裏的人民忠奸善惡、魚龍混雜,滿清王朝覆滅後,末代皇帝溥義流亡到這裏,帶來了大量前朝的皇親國戚、遺老遺少、達官貴人。
國民政府中的總統、總理、部長們,北洋軍閥中的督軍、將軍等,下野後大多也寓居在此地,這裏潛伏著許多企圖東山再起的政客寓公、閑雲野鶴。還有在歷次政治事變中為逃避現實而隱居在此的文人墨客、遊俠技藝。還有為實業救國而投資興辦現代工業的民族資本家。再加上八國聯軍入侵,天津開辟為商埠後逐漸增多的外國軍隊、商人和買辦。以及當地土生土長的惡霸幫會、流氓混混、雞鳴狗盜之徒。把壹個好端端的繁華大都市糟蹋得汙煙瘴氣,人們生活在壹片忙忙碌碌、嘈嘈雜雜的氛圍之中。這種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合璧的社會現實,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種光怪陸離、無奇不有的社會現象,對於期求探索和獵奇的人來說,確又是壹方沃土,看來我是來對了,肯定會有驚喜和豐收出現的。
今天,我正式進入了“三不管”
地區,在壹個小旅館的樓上暫住了下來。
“三不管”
是位於日租界和中國老城廂之間的壹片方圓幾公裏的區域。幾條窄窄的街道店鋪林立、攤販遍及、車水馬龍、人煙擁擠,更有數十條曲折拐彎的胡同小巷,裏面暗藏著數以百計的賭場、煙館、戲院和窯子。大街小巷裏充斥著身著皮袍馬褂的財主惡霸、西裝革履的翩翩公子、對襟長衫的雇傭打手、花枝招展的妓女窯姐、衣裳襤褸的流氓乞丐。也有壹些金發碧眼的外國闊商和壹身黑皮的巡警糾察,不過他們在這裏並不是來行使權力的,只是來銷金窟裏尋歡作樂而已。
依我看來,進入這個地區的人,幾乎沒有壹個是正人君子,包括我自己在內,不也是為了滿足私欲而來尋覓和探索的嗎!
壹九三四年二月十壹日“三不管”
大街上,明面有幾家小戲院,挨個看去,上演的劇目也都是常見的那幾出。只有壹家貼著《全本玉堂春》的海報,在寥寥數十字的劇情介紹中寫著壹句“刑場處決”
這出戲我看過多次,沒有殺人的場景呀?我到要看看殺的是誰?怎麽個殺法?於是買了壹張票,進去坐下。朝周圍巡視了壹下,雖不如大戲院的富麗堂皇,卻也熱鬧非凡,提著籃子賣瓜子、果仁、煙卷、糖果的,托著盤子甩手巾把的,在壹排排座椅中穿梭著、吆喝著,攪和得連臺上唱的什麽都聽不清了。好在《玉堂春》的劇情已是家喻戶曉,連臺詞和唱腔大多數人都能背得出來,也就不在乎聽不聽得清楚。到了熟悉的膾炙人口的唱段如“蘇三離了洪桐縣”
等時,臺上臺下起了共鳴,同聲高唱,也頗有意思。看來看去和壹般的演法也沒有大的差異,只不過蘇三和王公子的對手戲表演得十分淫蕩,惟壹的亮點是最後加了壹場刑場的戲,處決的是那個謀殺親夫又嫁禍給蘇三的淫婦皮氏。飾演皮氏的演員很是風流漂亮,被五花大綁著,腦後插壹根長長尖尖的斬標,斜穿著壹件大紅的罪衣,半裸著露出壹支雪白的胳膊和半個乳房,隱隱約約地還能瞧見壹小撮從腋下呲出的腋毛。臉孔用白粉敷得煞白,又塗了壹層透明的油彩,像是個恐嚇得失魂落魄的樣子。被兩個公差押著在舞臺上來回遊走,不時地押往臺口向臺下示眾。這時全場觀眾都沸騰了,鼓掌聲、口哨聲、歡呼聲、叫好聲響成壹片。待把囚犯折騰個夠後,才將她按倒背向觀眾跪下,劊子手舉起大刀片,使勁揮下,屍體撲通倒在臺上,差人們從地上撿起個假人頭,遞給監斬官,戲也就結束了。臺下的看客似乎意猶未盡,吼叫著,久久不忍離去。